艾兒莎在新加坡工作時,觀察到一些人在職場上比較害羞不敢表現自己、不擅長職場人際交往、被動或是沒有自信。以前我都把這些表現歸因於原生家庭的影響,像是父母對子女的態度和期待,或是教養方式,但後來在《被討厭的勇氣》一書中,看到阿德勒主張「真正決定我們表現的,不是過去的經歷,而是我們自己賦予這些經歷的『意義』」,才理解能徹底改善年輕人在職場上受挫的方法。

到底「自己賦予意義」,是什麼意思呢?

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,創造自我價值

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,當我們過度在意他人對我們的評價,表面上看似顧慮他人感受,但實際上,這是一種「以自我為中心」的表現。也就是把自己看得過於重要,認為所有人該喜歡自己、肯定自己。

因此,只要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、感覺到自己是有價值的、是被人需要的,那麼別人(包括父母)的不滿意對你來說,就不那麼重要了。

我相信父母的影響並沒有這麼直接,反而是在一連串的成長經歷中,我們有沒有靠著學校環境與自我的人際關係找到「看待自己」與「肯定自己價值」;並從中練就受挫彈性、正向積極心態、自我能力累積等等,這才會在你的職場表現上有重要的份量。

「肯定自己的價值」,才能在職場上有所表現。

當然,關係越親密的家人,我們就越在意他們對我們的看法。得不到父母的認可確實令人難過,但是我到新加坡後,發現跟我同年紀的星國年輕人所受的家庭教育比台灣更保守,這跟新加坡的歷史與地理環境、早期經濟條件有很大的關係。

在我這個年紀的多數台灣人,其實已較脫離上一輩父母瘋狂打罵模式了。例如我認識的新加坡菁英中,一半以上的父母會以「打小孩」做為嚴格管教方式,並以華人傳統文化的「壓制」方式逼迫他們學習。這些我所敬重的職場菁英中,甚至鮮少人提到,他們的父母是「認可他們的」。有時候表現得不錯、考試考得不差,回去找爸媽討個歡心時,父母是以「做人要謙虛」、「人上有人、天外有天」回應,不像西方採取讚賞與鼓勵的文化。

在父母眼裡,有些人永遠只能被歸類為糟糕、調皮的孩子;但只要我們願意,絕對可以變成一個群體中誠信可靠的朋友,一個稱職的職場人。

我相信,「自信」和「被他人需要的感覺」不取決於父母對你的評價,而是來自於你自己做了什麼,以及你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。

因此,與其執著原生家庭的影響,不如從生活所扮演的各種角色當中親身體現,並挖掘自我價值,進而找到支撐自己的關鍵點。

稱讚下屬表現,對方為何不領情

我看過不少主管階級的人,尤其在台灣,因為年紀或過往經驗,頂多表現出一種「欣賞與讚賞下屬」的態度來對待同事,甚至認為「主動讚美」已經是給下屬極大的面子以及肯定。因此當對方沒有以相同努力回報時,就會產生「為何年輕人都不領情」的負面思緒;還批評他們不好好努力工作,讓這段關係越來越差。

關鍵在於,這些主管以為年輕人藐視「動之以情」策略,可問題是主管想不到這類的表揚及肯定,對員工來說並不全然是正面的事,其中也可能意味著一種不平等的關係。舉例來說,若主管對下屬交辦的成果只說:「你做得很好。」其實隱含了只在乎成果好壞,以及上位者對下位者的評價,並不帶有同理心與實質的關心,又何以談「情」呢?

要創造良好的團隊合作關係,讚美也需要有技巧。

下位者心中不安的感受依舊沒有減少,還是會戰戰兢兢、深怕自己下一次的成果不能讓主管滿意。這樣會讓個人在職場的表現中缺乏自信、安全感甚至是信任感,連帶讓下屬貶低自我、減少工作效率與成果;再擴大一點,更可能劣化團隊合作關係。

所以,像我自己,雖然員工不多,但是從創業開始的三個員工到現在六、七個員工,我都會時時提醒自己,對待夥伴要像對待朋友一樣,付出真心關懷與同理,並存有感激之心,才讓彼此甘願付出,享受一起創造的成果。我認為身為主管或老闆、資深前輩,必須要積極建立起平等關係,要更多地表達鼓勵、感謝、關懷。

比如,「我看見你很努力,謝謝你的付出,成果很棒」。這就是帶有以上三種元素的語句,更顯得尊重彼此的關係。對方能感覺到自己做的事是有價值的,自己的存在也是有價值的。

我很喜歡阿德勒的一些信念與思維,尤其運用在職場中,鼓勵了我們和越來越多人建立平等關係,我們就能夠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價值,從不一樣的角度看待所處的位置;同時,讓別人也能擁有「價值定位」的機會。這樣才是在整個社會與各種環境裡,保持正向循環的方式。

不怕受挫,讓艾兒莎帶你找到出路!!

艾兒莎的新書窮忙世代的翻身準則」就差你沒買!

getImage (2)

**著作「窮忙世代的翻身準則」電子版上市**
海外購買超方便,即買即看免運費:http://psce.pw/9WGYL

艾兒莎 Youtube :http://psce.pw/9XHBV
艾兒莎 intagram:rutuyyu1010

arrow
arrow

    艾兒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