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5年前我來到新加坡工作時,已經有不少在當旅居超過三、四年(甚至更久)以上的台灣人,對著我說,現在來新加坡太辛苦了。當時的我不是這麼理解他們想傳達的,且憑著初來乍到的憧憬傻勁,與一點點幸運沾邊到的“星國夢”尾巴,其實還是有點什麼機會的,不過,多年後的今天,倒是換我想跟很多台灣(沒有特定專業技能)的年輕人說,現在來新加坡的確非常辛苦。
 
這份勸戒倒也不是要你不出走了,畢竟每個人的機運與故事,最後都是靠自己寫出來的。只是,看著這些過程,包括我的故事,大家應該更聰明的宏觀去思考,這麼多的離鄉背井、這麼多辛苦的台灣年輕人在外面,不像過往的邏輯,只為混著個洋墨水、或去中國撐起個台幹姿態,反而是走出了個趨勢。
 
想想七、八年前,新加坡物價攀升沒這麼嚴重以外,身份確實相對好拿到(對外國勞工來說,是首要關鍵)、當地政策也沒有像現在一樣嚴峻(對外國人來說),但是當這個國家的人口結構,因為一開始大量吸引外國人才的導向,到現在,他們不得不,也非常應該,開始保護自己國家的年輕人了。只是我還是想說點新加坡的好話,相對於很多其他國家的保護當地勞工方式,新加坡還是採取一種競爭為先的概念,去爭取菁英位置。
 
新加坡這一遭,雖然沒有讓我變成什麼星國達人,但讓我看到了個年輕人職涯規劃的新選擇:將人生丟至蹲低點的位置上。
 
這也就是為什麼,我非常相信,這個時代,年輕人往東南亞國家,也就是我們既定印象中的那些“落後”國家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,因為那更是一種”翻身“的策略。
 
前幾個月,我跟一群朋友與台商在緬甸考察了十天,當時,本來想要在當地來點小投資,開間飲料店,不過去緬甸的仰光前,我計畫的是越南。所以,花了半年,去了胡志明旅遊幾次,見了當地的新加坡、台灣商會、一些我所認識的當地小小創業家後,發現,這個我現在才看到的“機會”,早在五年前就被大家看到了,現在各大品牌與大額資金已經在胡志明市站穩基地,準備把像我們這些,雨後春筍的小嘍嘍,一一踢開。
 
越南,沒有我們的機會了。歷經一些小小調查,著實的與將近50位台商、朋友打聽後,才決定奔往緬甸。到當地後,還真的感覺發現了個遍地機會的野地,一連串十天的會面與考察後,發現幾個對於台灣年輕人來說,跳入這個東協舞台的所可以建立的優勢點。
 
 
ㄧ. 領導人將軍:有點小錢、有膽量、有開創性格的人,確實適合來緬甸這個連星巴克(這理是東協中唯二沒有星巴克的國家)都還沒有的地方,當將軍。(PS.後來聽聞星巴克正準備在當地展店)因為在這裏什麼制度與法規都很混沌,例如他們的年輕人薪資再低,也都會上網、漸漸會看直播,但是沒有什麼真正的網紅存在,但是緬甸的人口有五千萬人,是台灣的兩倍,這樣的流量機會點,換算到網路,可是發了。在這類的地方,不管做什麼,都比較有跟玩資本的對手比拼到一些機會。甚至有些台灣人,先存到一大筆創業的錢,但不在台灣創業(相對東南亞國家,台灣、新馬都算成本過高)反而在仰光開個店,他說:「等到時機差不多,還有很多其他台商、外資要進入時,我的創業只要不太失敗,就可以是他們的標的之一,到時候再賣掉,就可以翻身了吧。若把我這點小生意拿回台灣去做,豈不是兩年就被租金、人事壓垮了。」
 
但是像這樣的城市,雖然連Grab也有了(東南亞版本的uber)卻在治安與基礎建設上還是非常差強人意,所以,想在此當創建角色,還是需要點膽量與代價(異地的隱形成本)的。
 
 
二. 指揮官師爺:對於做生意與求職者本身來說,東協優勢除了是個極平台外,有個更是個容易踏入中國、新馬的跳板。很簡單,我認識的所有新加坡大老闆,都在新加坡起飛時賺飽飽,但現在都很難再有更好契機,所以他們都相繼往其他東南亞國家發展,而他們在執行面上,需求最大的就是人了。這些人,很難從新加坡找到(第一,新加坡年輕人目前還沒有太大困境下,怎麼可能會想成批的往那些比較不舒服的國家闖,第二,請他們的成本太高)這時候,台灣人只要有足夠的膽魄、韌性、適應力,與基本能力,就會有機會被相中。但我想講得並不是這類的機會罷了,更多的是,多數的當地大規模商業與產業,都還是會跟中國內地接上軌、有關係,這樣的間接踏入賺錢大國,而不是硬闖進去中國當台商、台幹,反而會在過程中建立了自己的壟斷資訊、建立橋樑的價值。更不用說,往回到星馬這些地方了。
 
現在,你還繼續看著我文章的話,也不難發現,東協這個議題,還是會持續發燒的,我不就也利用著我短短幾年在新加坡的經歷,兌換到了一些能跟你做交易的資訊,你得到資訊,我得到流量,這也變成我的價值了。
 
 
三. 資深職業小兵:兩年前,我在菲律賓買了一間小套房做投資,就是因為去了幾次馬尼拉後,深感東協其他國的語言,是嚴重問題,但這裡的人卻都有語言優勢,英文講得比singlish(星式英文)還容易懂,所以我很容易在這裡處理事情。當時,我拿著這個房屋合約給家人看,他們氣得發瘋,直吼著我被騙,我連付錢請他們去當地看看我買的房子,他們都不願意,只因為他們認為,那是菲傭的家鄉,很落後。然後,在每次我自己回去後,遇到一些不論是粉絲、朋友,那些年紀在25歲左右的台灣人,在當地年收破台幣百萬,平均每兩、三年都可以在當地買一間小套房。一間小套房的租金,大約都能落在8000-10,000台幣(最保守估計)。當然,就算買了幾間小套房,也未必能賺到什麼大錢(雖然我很看好馬尼拉的未來房價漲幅程度),但至少,在這裏錢是存的下來的、錢是能換到被動收入的、錢是能轉成資產的。其中有位27歲台灣人,在當地領了幾年薪水後,轉投入當地房地產,目前手下有五間房子,其中幾間還拿來做Airbnb,租金收益更大化。
 
簡單來看,柬埔寨、越南、馬來西亞也有很多中國人、華人在炒房,但問題在於城市中的勞工(不管給本地或海外)薪資過低、且量不夠大,反觀來說,菲律賓因為線上現下賭場猖狂,全球客服中心都衝向此地設點,所以,才能有這機會點。當然,還有泰國。曼谷可能是非英語系文化體中,跟菲律賓能有類似概念的案例。
 
對於整個東協,我還有很多個觀點,想拿來鼓勵台灣人往東協發展,因為篇幅過多,會在之後文章分享,但是,我會覺得這些地方的蹲點有價值,是因為它們還有其他優加乘,例如:國家人口普遍非常年輕、薪資結構漲幅不小、人口基數非常大、互聯網非常普及。所以,並不是隨便一個經濟狀態較差的地方,就能算蹲低點,因為那個不是低點啊,那是你跟自己現在比的低點,但可能是人家的高點呢!可別傻傻的!
 
剛好這裡有我們的緬甸旅遊vlog影片-->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p8Vb7Ylvgg&t=231s
 
 
 
 
想看更多新加坡資訊、簡單經驗談,記得來艾兒莎的 Youtube : 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pheGV34n1v7zG_VQ08yDuQ
 
還有艾兒莎的新書,請大家多多支持:

A0500279.jpg       未命名-0.png

 

 

 

 

 
arrow
arrow

    艾兒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