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為Kevin本人)

這次的採訪人物,我認為是一個關於愛與勇氣的人生故事,只是發生在職場罷了。在炎熱的午後,我搭車前往離新加坡市中心較遠的地方,去找故事主角經營的麵包店。到了店所在的地區,雖然比較偏遠,但讓人覺得很舒適,這裏比較像是台北天母的感覺,很多有錢的歐美專業人士、退休人士居住在此,享受在星國這種地方難得擁有的寬敞天空與清淨。

一進入這間很有質感且輕鬆的麵包店,我就看到一個身型瘦弱的師傅,走過來跟我握手大喊:「你好、你好」我很開心又很溫暖,因為這就是標準台灣人的招呼聲音。熱情又誠懇。

這位麵包師父叫Kevin,從淡水商工到景文科技學院,唸的是餐飲相關的科系,雖然餐飲是自己的興趣,但他在一開始卻讀得格外「痛苦」。我問原因時,他笑著說:「哎呀,你也知道,那個年代,男生就該讀科技業啊,台灣景氣很不錯,做什麼金融、科技、或讀些語言,好像才會是正確的選擇一樣,我媽媽又很保守,總是說讀什麼都好,就是不要學女生拿鍋碗瓢盆就好!可想而知,我最後選了,她最不能諒解的選項,這是花了多少“家庭革命”才能走的路!」


(艾兒莎頓時變Kevin的小粉絲了!)

月薪一萬台幣,二十年後翻轉25倍的秘密

「從一而終的愛」是我歸納出他能成功的秘訣。因為他在17歲那年開始接觸糕點與烹飪後,至今37歲,整整二十年來,沒有踏離這個軌道。這讓他在這一路上,從一萬塊台幣的月薪,慢慢在學徒時期後,當完兵退伍時,晉身兩萬兩千台幣的月薪。還記得他第一份比較能讓家人有榮耀感的職稱是“副主廚”,工作的地方是在當年遠企裡的一個日系品牌叫做小美人魚,不過因為公司經營的不是很順利(主要因為成本太高,週轉不順),公司收掉,他就決定跳槽去比較大的飯店。後來,他曾在喜來登、晶華酒店做點心領班,做了不久,又被挖角至微風廣場的精品麵包店,這時候的他,一個月就算有四萬二千元台幣,還是常常被那些在其他行業很成功的同學嘲笑,因為他的工時長,又必須不斷的精進技能,且長期久站,算下來,平均薪資的確比別人還低很多。

直到30歲那年,新加坡的Breadtalk麵包物語老闆,來台特意想找台灣的做糕點、烘培的人才,就找到他了,於是他接受了挑戰,以一個月十一萬台幣的薪資,勇闖星國。

原本以為,這已經是他累積了好久的人生,終於嚐到的苦盡甘來,沒想到,他的未來比想像中的還要大,這只是他通往世界舞台的另一扇窗罷了。

接下來,他又再度被上海的老闆挖角、又到紐約,沒想到在今年又被另一個新加坡知名集團的老闆相中,直接以台幣25萬的月薪請回星國開麵包店。

(圖為新加坡當地的報導)

「那些曾經嘲笑過我只是個“做麵包的”的知識份子們,已經發現,他們的薪水不可能超過的我了」他說道。我聽他講這句話,並沒有帶著任何得意,而是非常平靜的訴說一個事實罷了,說真的我非常替他開心又感到驕傲。我想我們任何人都應該為這樣一個對自己的夢想從一而終的人,感到驕傲,因為這世界實在太少人有膽量且有那份浪漫,敢這樣無所求的追逐著唯一的夢。

我緊接著問:「你怎麼保證他們的薪水已經超過不了你了?」

他說:「很簡單,因為我在做的事,是我這輩子最愛的事,不做我也會受不了,所以,對我來說,它不是工作、也不是負擔,是份熱忱。而這份沈浸在熱情的事情,卻能順便讓我賺到不少錢 ; 但那些看輕我的人,至今竟然為了那些他們曾經放棄過的夢想與熱情,逼迫自己接下來的人生只能接受「不喜歡的事當成工作」的事實,一邊抱怨、一邊絕望。怎麼算,我反而都賺到太多了不是嗎?」

沒錯,他賺到的是追夢的證據、自由的權力、生活的自主、幸福的動脈、現實的支柱。還有人能比他富裕嗎?

看著他講這段話的過程,我實在為眼下的那個氛圍感動萬分。因為他是這麼的愛護每一個發生在工作中的事件,例如他很開心的分享自己新教會了幾個努力的學徒,還有他自己精心花了很多時間培育的天然酵母,並且在準備全部天然與有機食材時,那個微微驕傲的眼神,著實讓我懂了他剛剛說的:「沈浸熱情,順便賺錢」的境界。

雖然我非常的羨慕,但在大概了解他一路上的經歷後,我才理解他第二個成功秘訣,是那麼的簡單,卻鮮少有人做到的原則—「誠實傾聽自己的真愛」

為什麼我一再強調對於這種人的敬佩,因為他們非常忠於自己內心喜愛的東西,而不會因為那份“喜愛”在當時的社會價值上,是否佔有優勢或甚至是個趨勢,去作對不起自己的評估。例如多數人就會以「這興趣也賺不了錢」當作藉口,放棄築立熱情與追逐夢想。

在他口口聲聲說著自己擁有這份動人的待遇與工作內容時,我只希望在我五、六年前大學剛畢業時就能懂,什麼叫做「世界最好的工作」。我現在理解,那個”最好“絕對不會是大家一窩蜂要去搶的某個高薪職缺,也不會是父母口中的黃金飯票,而是,自己心中想要熱烈追求的真正舞台。有可能是你高喊出口會笑掉別人大牙的方向、也可能是父母聽了會搖頭的理想、更可能是自己聽了會感到害怕的目標。但是,這才是這位麵包師傅告訴我們的關鍵秘訣不是嗎?他能擁有現在的成就,就是因為17歲那年,他選擇誠實面對自己的渴望。所以,從現在開始,我們更該誠實面對、傾聽自己!

我邊聽著他的故事,邊吃著一個個蓬鬆卻有完美嚼勁的麵包,心裏實在覺得太幸福了。因為在新加坡,比較多都是很油膩且一吃就知道很「假」的麵包,感覺很不健康。或許是這裡的文化,也或許是他們還沒開始興起這股健康麵包的風潮,但是,今天他能把這樣的台灣優秀技術帶來星國,我覺得算是一個很偉大的事,因為我相信,藉由這篇故事,可以讓更多人知道,這樣的做麵包技術與食材準備的真心誠意,都來自於這個台灣人!

Kevin還很興奮的帶我參觀他最近自己研發,且是完全天然培育的麵包酵母。


不過,剛好採訪他的這段時間,幾個台灣媒體正好在討論技職教育的議題。所以,我就問他說:「實際面來說,你就是一路靠著完整技術闖關成功的大師人物,這樣的你會怎麼看台灣一直以來的技職教育與進入社會時,職涯脫節的問題?」

技職教育再怎麼炒,學生都不會受益

我們談論了一會台灣技職學生的出路後,大概有個共識,若不去談產業與社會環境、政府政策、勞雇關係等複雜因素,剩下一個關鍵點,我覺得就是他說得很好的一個重點:「當這些技職學生,畢業後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能走的路時,他們只能斷自己的路。」

會這麼說,我想原因很簡單,因為,他的這一路看似平穩,卻是一點一滴的自己累積紮根建造起來的,沒有人先幫忙鋪上平穩的路,告訴他可以通往成功,但他卻毫不遲疑地往前衝,衝到沒路時,自己等著人來開路、不然就自己轉個彎挖路。

反觀現在很多學了多年專門技術的畢業生,畢業後,因為看不到前景與未來,就覺得這條充滿迷霧的路線是不可行的,就自己退縮了 ; 或是在新聞議題不斷在爭執是政策還是體制的錯時,又加深了這些學生的恐慌,各個無不再另尋些“比較有機會的工作”。而這個選擇,可怕的不在於歸零或打掉重練,是在於沒有思考過程的抉擇,因為他們是被”嚇跑“的。

所以,我也同意,這些媒體新聞在此議題的爭吵沒有實質的意義,只是增加了這些畢業生的恐慌與判斷亂源罷了。

而不管已經進入社會,或還是學生的技職關業人才,都應該再多問問自己,為什麼你不相信自己、不相信自己所選的戰場、也不相信自己得到的武器?還是,從一開始決定這個戰場和武器的人,根本不是你自己?那這可能就是一連串的錯誤來源了。

最後,在我聽到他跟員工的對話時,才發現,一個這樣在香港、紐約、新加坡工作過的人,竟然英文能如此的“零零落落”!

此時的我好像抓到他把柄一樣,開玩笑的說:「天啊!你英文不好耶!」

他大笑著回說:「是啊,但是,語言不就是個溝通的工具,拿出來用是能讓別人理解到你傳達的思想與個人價值嗎?」

他直直指著桌上這些剛剛出爐的麵包繼續說道:「那我不是有了嗎?」

我開心的頻頻點頭,帶著滿滿收穫,還有他送的愛心麵包回家,趕快寫下今天這場開心又美好的故事。




下次,去新加坡玩,別忘了去這個麵包店試試看喔!說不定還能看到麵包師本人呢!


店家名稱:Crown Bakery 

臉書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rownbakerysg/

地址: 557 Bukit Timah Rd, #01-03 Crown Centre, 新加坡 269694

營業 · 07:30–20:00




arrow
arrow

    艾兒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