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天,我見了一些老朋友,這些朋友有對生命熱血的、保守的、或是恐懼變化的、甚至迷惘的。有趣的是,因為我個人個性的關係,一直以來身邊這些聚集到的熱血朋友比例並不少。但在這幾天的相聚閒聊下,發現,大家都趨於追求平淡與不多奢求的生活就好。

於是那幾個比較愛坐在旁邊看戲的人就說:「哎呀,長大了就知道,熱血不能當飯吃 ; 夢想不能三餐思。」我笑了一下,但卻不覺得完全否認,因為這些朋友的確很滿意現在的平靜,也滿足在這樣的而立年紀,可以體會到成家立業的成就與幸福。可是,這些人竟然會這麼坦然地說出自己的想法,認為那些曾經試圖追求夢想的人,現在也沒達成,就算是“追夢失敗”!雖然感覺現實,但卻好像不難理解。那次之後,我一直思考夢想跟我人生的關係,到底該是什麼?是否應該要是一個一心一意的終極目標、還是只是個談起來能讓我們感到擁有“熱血感受”的氛圍、或是一個不滿足於現況的藉口?

回顧兩年前我離開台灣,懷抱著在新加坡必須發光發熱、找到年薪很幾百萬的工作、並且可以養好自己與家人。到現在,兩年過去了,大家眼中的我是個堅強又努力的實踐家、又創造了一些證明自己的事蹟。擁有讀者與粉絲、老闆貴人的賞識、親朋好友的大力協助,看似一切都很圓滿。若以我當年去新加坡的目的來檢視,可以說這兩年過後,沒達成的目標多過於有達成的,可以算是失敗了,因為我還養不起家人、年薪還沒好幾百萬。

但是,這段過程中,雖然還沒達成目標,這並不代表我悖離了夢想的道路。

這想法聽起來沒什麼,卻讓我在還沒實現成果前,敢持續追夢、持續大喊出自己的夢想。

而這份想法的由來,就來自於改變自己對夢想的”得失心“。


這次,先不要高喊夢想的重量與重要度,我想一起反思的是,為什麼我們每次有了遠大的夢想後,又往往被現實與一連串的挫敗牽絆,之後就放棄這件事了。因為我們都以為,夢想是個我們非到不可的目標,這樣一來,它存在的目的就會變成檢視我們成敗的指標。若是如此,追求夢想就會有成敗之分了,也就會有得失心的產生了,再配上旁人的看戲眼光與批判態度,這個追夢人的角色定位,就會淪為大家懼怕接觸的身份。

所以,在我釐清了很多年輕人,甚至我自己,當年對於這份夢想所帶來的壓力從何而來後,這陣子跑過的幾個大學演講中,我反而都不再大聲的對群眾說:「夢想有多重要、多重要。」而是,靜下大家的迷惘神情,請大家問問自己,一直以來心中那份大大小小的夢想,跟自己的關係是什麼?我的夢想,已經變成一個驅策我不斷向前衝往理想的目標,而非那個飛到不可的目的地。我的夢想,帶給我的是一連串的鞭策與迷惘時的那道指引光線,而非壓力來源與成敗紀錄。之前與讀者分享過幾次,我從小的夢想就是開間學校、辦教育、做慈善,這個夢想從沒變過,但我卻不敢在家人朋友間,分享出來。只因我知道現實上來看,要達到這個理想境界,我需要很大金額的錢與資源。可是,在我現在的這個目標還沒達成前,我卻能做到一些簡單的慈善,也能做到些幫助學生與實際給予方向、職涯教育的學習。這不也是一種學校的概念嗎?或許我到60歲、70歲,或是臨死前,都沒能實際開了這間學校。


但是因為,現在的我在追求夢想時,已懂得放棄 / 放下對於這個目的的執著了。

那在這通往夢想的道路上,我已經美夢成真了好幾次。





<<新書上市>>

arrow
arrow

    艾兒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